>>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打造宣教新阵地 讲好各民族“三交”宁夏故事
自治区政协举办主题展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智添力
2025-04-23 08:46:21   来源:华兴时报

  “整场展览主题鲜明、展品丰富、讲解专业,让我们直观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印记,受益匪浅。”

  “通过参观展览,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会把更多的民族团结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

  连日来,宁夏博物馆三楼常设展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者仿佛踏入了时光隧道,通过一件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物品、资料以及一组组珍贵的图片影像,真切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历程。

  作为自治区党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之一,自治区政协认真科学筹备、精心精细谋划,组织主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展”(以下简称“主题展”),全方位打造对外展示窗口,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宁夏实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田。展览自2024年12月12日至今年3月26日预展期间,吸引近5万市民和游客参观。今后,将作为常设展览长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发挥优势 举办展览正当其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十二届自治区政协履职以来,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项调研视察、服务为民等活动之中。

  踏入田间地头,与辛勤劳作的农民共话家常;深入居民社区,感受烟火气息并关注群众生活点滴;足迹遍布企业车间,在机器轰鸣声中倾听工人心声……委员们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助力解决困难的同时,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正是在一次次深入座谈交流、一户户细致调研走访过程中,政协工作人员和委员们收集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牵头负责“扎实推进‘三项计划’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调研中,细心聆听易地扶贫搬迁户深情讲述各族群众相互学习、彼此影响,互嵌式发展的生活场景,点点滴滴汇聚成的温暖画面,让人心生感动。

  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各民族共同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多次组织委员开展“以史增共识 以文聚人心”为主题的文史资料书籍捐赠活动,深入了解支援宁夏建设的老职工及后代扎根宁夏,与各族群众团结奋战在工业、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难忘经历,并收集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

  ……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肩负着大团结大联合的使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既是职责所在,也具备独特优势。

  自治区政协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一目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达成共识:以展览的形式系统回顾和总结宁夏各族人民在团结奋斗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共同见证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五个认同”。

  聚焦主线 精心打磨精彩呈现

  置身近1400平方米的主题展展厅,文物和古籍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序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个主题板块有序分设,精选的720余幅图片、280余件实物和文件资料,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示了宁夏这片热土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新时代故事。

  主题展如何通盘筹划?展品如何遴选,才能准确表达所承载的时代内涵?怎样找准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与群众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深入解读当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

  从谋划布局到专业统筹,再到布展落地顺利迎接市民和游客参观,工作推进过程中,自治区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从展陈大纲的架构搭建,到展览设计方案的细节打磨,严格把关,逐一审定,邀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参观展览并召开座谈会,就优化展览布局、丰富展示内容、提升观众体验等方面提出具体改进要求,确保布展工作高质量推进。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人员先后到全区16家档案馆和地方志办查阅收录相关档案资料,与移民有关的23个部门和数十家相关农场、企业收集移民档案资料,重点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抢救性采访从全国各地支援宁夏建设的老同志,开展史料征集活动,组织召开14次专家评审会,对布展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处摆放、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场景进行精心打磨,力求布展内容紧扣主线、反映主旨。

  展览期间,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各专委会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先后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前往参观。大家表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主题展宣传教育作用,丰富展陈内容和方式,讲好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用心用情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宁夏境内没有一寸铁路,黄河上没有一座大桥,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各族群众喝的是天上水、走的是泥土路、住的是土坯房,极度贫困、民不聊生。”走进当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展,看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70岁的张姓老人感触颇深。

  作为支援宁夏建设的一分子,他回忆道,1958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陆续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来宁,与宁夏各族人民一道艰苦奋斗,为宁夏的建设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心血,许多同志在宁夏安家扎根,子孙后代现在仍然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尽心尽力。

  据了解,主题展以时间为轴,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为主干,通过文字、图片、图表、实物等方式,对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54年,宁夏省时期的工业移民、农业移民、科教文化人才援宁;“一五”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移民;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投资者和务工人员来宁创业,自治区内的吊庄移民、“双百”扶贫移民、脱贫攻坚移民、生态移民等方式,系统展示当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多视角、多路径、多维度阐释各民族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情感上的相互亲近。

  “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展厅内的留言簿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参观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切共鸣。

  自治区政协将继续丰富展陈内容和方式,让各族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新时代故事,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为有形有感有效加快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单 瑞)


【责任编辑】:包瑞